恐龙为什么会灭亡?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体量大、所需食量大,一旦气候环境发生变化,食物枯竭,这样的大物种就容易消失。一些小物种,由于所需食物少,还能通过减少能量消耗,比如说冬眠,或者找个黑暗处潜伏下来,倒是容易生存。事实上,恐龙时代的不少小生物至今仍然存活。
生物圈的适者生存理论我认为同样适用于企业圈。
在本轮经济危机中,虽然有众多小企业倒闭,但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是大企业倒闭甚众,从汽车业巨头通用汽车,投行业巨头雷曼兄弟,到破产边缘的花期银行等等,似乎全世界都在救大企业、救大银行。浙江民企也不例外,倒下或差点倒下的更多的是三鑫石化、飞跃集团这样的大企业,不少房地产巨头似乎也处于煎熬之中,大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家的难言之痛。
大企业往往背负着大量的贷款、大量的存货,不像小企业那样能够及时收缩,面对急剧变化的经营环境,就象恐龙一样会很难适应。这些年来,企业界评强很多,所谓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企500强等等,只能说是“500大”——大而不强。这类排名更多体现的是销售规模而非盈利能力,其中的价值导向值得推敲。
就是面对大带来的伤痛,很多的企业家依然难以摆脱“大企业”情结。不管行业是否过剩,他们想的依然是不断扩大规模,你这样做我更是这样做,最终导致了整个行业产能过剩,这种拼大的情结,结果不言自明,给人真是一份苍凉的感觉!
西子联合老总陈夏鑫有句明言:企业制造什么?企业制造利润。我们的很多企业毛利率居然不到10%,净利率甚至不到1%,制造的不是利润,而是虚名,这样的“大企业”其实非常危险。一个销售300亿元的企业,以1年10次周转来算,平时的库存大体在30亿元左右,负债也大体在30亿左右,遇上像去年那样的危机,一个月内原材料大跌40%,损失就可能10亿元,这样的企业即便净资产二十亿元,折腾一次银行就会抽资,折腾两次也就倒闭了。
如果说一个企业的销售收入是5亿元,利润5000万,另外一个企业销售收入是10亿元,利润只有3000万,不少企业家自觉或者不自觉的会追求后者,这其实是很悲苦的事情。当然,这里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厂房大、销售大的企业,就能得到政府重视与百姓崇拜,而没有利润的大恰恰是事业失败的根源。
如果按照销售额排名,浙江排名前100位的企业中,至少有三分之一在本次危机中遭受严重冲击,有相当部分成为风险很大的企业。如果目前的危机形势再持续两年,不少企业家一辈子的积累可能要付诸东流。
因此,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大”意味着管理难度的增加与管理效率的下降,意味着资源的浪费,这个时候的“大”就是风险。“大”是经济规模,但未必是规模经济,恰当的“大”才是企业家应该追求的。
根据我们的经验,浙江企业销售规模在3亿元到50亿元是比较恰当,效益优秀的西子奥迪斯、杭州汽轮、新安股份等,都是销售不到百亿的企业,但是,他们在行业中的地位非常突出,盈利能力极强。
那么,“强”的衡量指标是什么?从财务上判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毛利率,毛利率代表着附加值,是净利率的基础。最近我走访了几个销售收入1-3亿元左右的企业,虽然企业销售规模不大,但是很健康,毛利率普遍达到50%以上,净利率都在20%以上。这样的企业占地很少,税收很多,应对风险自如,这才是好企业。
对企业家来说,毛利率低于20%、净利润率低于10%的产品要敢于淘汰,做不到就加大创新力度,我相信只要创新跟上就一定能够做到。经过几年的国际竞争,很多产业的主产地已经转移到中国,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失去创新的动力,指望等别人先创新我们再来模仿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新的责任已经落到我们企业的头上,创新的机会也轮到了我们,创新才是由大到强的源泉。
我们投资的一家企业,主要生产通讯铁塔,这个行业原本很平淡,毛利率不到20%,收款周期又长,净利率就不到10%了。该公司进入行业就三年,通过设计创新与模式创新,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通信塔设计思路与经营模式,不仅为电信运行商节约了大量的投资成本,自身的毛利率也得到大幅提升,成为业绩优良、成长迅速的行业新秀。
浙江有很多金属加工企业,毛利率普遍不到10%,净利润普遍不到3%。这些企业如果能够从简单的材料加工走向材料创新,我相信整个行业将释放巨大潜能。以铜加工为例,很多产品其实不需要高纯度铜,如果有合适的铜铁合金、铜铝合金或者其他合金,把铜的成分降下来,材料成本就将大幅下将,桐庐有家企业就是因为发明了一种合金配方获得了巨额利润。可是,愿意花大力气去试验新材料的的企业却并不多,愿意花钱去拼规模的企业却到处都是。
创新可以从发现高端市场高端客户切入,也可以从产品转型提升切入,经营模式与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创新,甚至更简单有效。如果用心创新,每年挖掘几个高端客户,每年开发几只新的产品,每年对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与工艺流程进行必要的梳理,浙江企业的创新空间极大,如果能改变大的偏好,制造业用地、厂房、能耗就可节约30%以上,或者说目前所谓的那些大企业又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厂房与能耗处于浪费状态。
创新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是危机让我们明白这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是我们摆脱“大”崇拜的时候了。
过去我们崇拜跨国公司,但是,这次危机中有众多跨国公司倒下或者遭受到巨大冲击,这也是大带来的额外风险。跨国公司是在全球经济体系被西方相对控制的历史背景下纷纷出现的,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与低成本冲击,恐龙式的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危机受伤害最大的群体,它们还是否能够适应后危机时代很值得怀疑。
以前只有美日德能生产的中型机床,价格是几十万美金一台,中国能制造的价格就会急剧下降到几十万元人民币,价格下降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类似的颠覆性竞争,随着技术、模式创新步伐的加快,大量后起国家加入竞争队伍,将会更加普遍。如果这时企业规模过于庞大,收缩将成为重大难题,倒下也就很难避免,这或许是这次经济危机中跨国公司遭受严重冲击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我觉得恐龙时代已经结束,精悍才是企业家应该追求的目标,建议把25%以上的毛利率和10%以上的净利率作为衡量自己企业是否健康的标尺,达不到就要通过创新来改变,必要时也要学会瘦身,这样才能保持精悍。